用快速度去小成本試錯;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方式;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資本市場。
APP創業的前提
創業死亡率很高,而且中國的創業公司負債很多都變成了創業者本事的個人擔保,創業失敗對個人的生活影響很大。
所以在講解如何進行手機APP創業前,我們必須確定一下這個要點:
這個需求是不是偽需求,用戶愿不愿意為了這個需求買單?99%的創業失敗案例都死在這個點上,你提供的產品是否能滿足客戶真實需求?千萬不要幻想后期資本家手上賺到錢,資本也要逐利的。
在自問自答分析之后,覺得自己項目可行,那么接下來就是對想法的落地,首先就要面對下面這幾大問題:
基礎問題掃盲
1、不懂規矩:做一款APP流程是怎樣的,需要什么資源,不懂。
2、沒錢:兜里只有自己多少年攢下來的大幾千塊錢。
3、沒人:我的圈子里沒有設計師,沒有程序員,沒有產品經理。
4、沒資源:風投是什么東西?能吃嗎?
解決辦法:
不懂?去百度啊、去問親戚朋友同學等等(個人感覺還是多百度看看)
制作一款APP的流程大致就是:提出創意、細化功能、需求落地、明確需要開發的功能、然后設計頁面及各種連接的跳轉、研發、測試、上架、運營。
沒錢沒人資源?把能干的自己干了,不能干的找人幫忙,低價請人干。
對APP開發來說,需要一個產品經理,來把控APP的功能及操作;一個優秀的設計來保證頁面的設計;一個精通前端、后端、安卓、蘋果等多類型的程序員大牛。產品經理自己可以干吧,但還缺一個程序員及設計師。
那么問題來了,純新手菜鳥,連APP基本交互規范和邏輯都不懂,自己如何做產品經理?
解決辦法:參考市面上類似的產品,體驗幾十個相關APP,大概就明白了,國內創新水平還真一般,真的是你抄我我抄你,這也是中國互聯網產品研發的無上奧秘——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做創新(翻譯成人話就是:抄)。
明白了基礎的功能及邏輯,接下來就是UI界面的落地,這里借助個工具:墨刀。
不懂產品邏輯,在墨刀上可以實現積木式搭建,暫時不需要搞那么專業的圖片,先找一些適宜圖,“搞出來才是硬道理”。要想找圖片,請同學幫忙或者到豬八戒網站上找外包,幾千塊搞定。
圖片搞定后,在墨刀上產品的模型就出來了。
接下來是研發制作環節:請不起程序員?那就借助工具自己做,沒錯,應用公園——不懂編程也可以自己制作APP了。
傳統的APP開發是從零起步,一點點開發出來。應用公園將常見的APP功能開發出來后,放置在平臺上,只需把需要的功能挑選出來,積木式搭建即可。目前應用公園有上百個功能控件,企業電商、同城服務、自媒體、新聞咨詢、交友聊天等這個組合大功能模塊都可以輕松實現,而且這些大模塊也可以進行組合。
應用公園積累了大量的經典經典模板、成功案例,大家甚不需進行功能的搭配,僅需要具體的圖片文字進行替換,就可以制作出自己原生的手機APP。
APP制作平臺" width="700" vspace="0" border="0" hspace="0" height="470" />
另外,應用公園提供前期的服務器,用戶不用自己花錢購買,還輔助用戶申請各類證書及應用商店上架。后期數據量比較大時,為了系統穩定性、數據安全性,還可以獨立部署服務器。
創業初期產品沒有知名度,如何踏出步?特別是APP產品,如何贏得客戶的信賴?
36氪的NEXT、鈦媒體的我造社區、虎嗅的創業白板、IT桔子的TODAY、愛范兒的Mind,這五大平臺除了產品曝光,創業者還可以申請投稿,進行免費曝光,如果產品不錯,也會有專門的科技記者進行專訪,迅速建立網絡知名度,樹立品牌聲音,彌補初期產品客戶的不信任。
同時,這些平臺還對創業者個人的人脈、經驗有很大幫助。各大平臺都會行業交流群組,不定期舉辦創業路演活動、投融資活動等。如果產品不錯,就能在圈內迅速引爆。
那就是另一個大話題了,但是核心是:不賺錢的買賣誰會看好,你好別指望從資本家手上賺到錢。資本家不是圣母黨,是要吃肉的狼,與狼共舞,你得有實力,小白兔只有被吃的份兒。